《未来中国》首播看点

时间:2024-02-27 23:36:02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未来中国》以十个科学前沿领域为主题,让一群顶尖科学家从幕后走向台前,揭秘科学背后的原理,让观众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未来中国》首播看点。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1

小到出门逛街,大到环球旅行,导航软件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伙伴。自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为我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服务。无论你身在何地,总有十几颗北斗卫星为你守护,并能以厘米级的精度告诉你及你的朋友身处何方。

首档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将于今晚在东方卫视首播。本期《未来中国》聚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邀请到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揭秘中国北斗的研发历程和硬核功能。更有五名高颜值、高智商、高学历的科学青年团从多角度科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中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科学,立足现在,畅想未来,从人文角度为科学注入暖色。

打破知识壁垒 青年学霸趣味解密国之重器

中国科学院卫星通信硕士毕业的庞博打破科学和脱口秀的次元壁,以敏锐的观察力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在现场金句频出,如“南方人不知道南在哪”等,将欢乐气氛拉满,让人忍不住跟着他一起探究导航出现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作为全球唯一采用“中轨+高轨”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到底有多精密?元宇宙开发者薛来以“神秘的魔鬼码头”这个看上去充满灵异感的标题,介绍了被称为“幽灵码头”的超级枢纽青岛港。

偌大的港口空无一人,而众多大型车辆仅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就能平稳有序地完成工作。为检测北斗到底能有多精准,薛来邀请到一辆30吨无人驾驶牵引车在北斗的帮助下挑战“驾驶数米距离盖笔帽”,这辆巨型牵引车能否成功?

复旦学霸“车神”张佳伟被安排去当外卖员,还被抢单?原来是他是被拥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支撑的无人机抢了先。张佳伟还介绍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强大,除了可以帮助无人机送外卖,还能辅助高速运输血液、自动化喷洒农药等,由人类发明创造出的科学产物,最终又作用于提升生活质量,科技真正改变了生活。

在没有导航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定位的?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仅凭古书中的一句话描述就复原出了郑和下西洋时用的黑科技,古人还给它起了个极为诗意的名字“牵星板”。复刻自古人智慧结晶的“牵星板”究竟能否定位?它能经得起当场考验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李响,则以畅想太空婚礼的形式揭秘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的工作原理。结尾一句蕴含着精妙与浪漫的“你是我的BDS”,更是引来现场所有人的点赞。

《未来中国》高颜值、高学历、高智商的科学青年团以自己实际关切的角度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科普竞演”,用脑洞大开的方式来阐释“远在天边的北斗导航系统”,打破了普通人与尖端科学之间的知识壁垒,妙趣横生。

科学青年团成员

用坚持诠释热爱 北斗总师林宝军揭秘研发幕后

如此精密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是怎样的一群“北斗人”在为之努力钻研?

《未来中国》为此邀请到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他曾带领团队攻克完成了数十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完成了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及发射部署。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北斗之前,林宝军从未涉足导航和卫星领域。

林宝军“转行”的原因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1993年,我国失去GPS信号的银河号因为被美军切断GPS信号而步步掣肘,再加上被踢出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研究工作,独立研发导航系统便成了航天人的使命,而临危受命的林宝军由此开启了奋斗一生的事业。

提及使命与担当,林宝军分享到,在卫星发射成功前,每一个“北斗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深知,“北斗是我国不得不做的国之重器”、“北斗的研发比生命更重要”。而面对斐然成就,林宝军道出北斗人的心声“我们做北斗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称霸世界”。

在拥有老资格的国外配件和零应用经验的国产部件之间,林宝军如何抉择北斗核心部件?昔日同窗纷纷创业、早已日进斗金,是什么支撑着林宝军坚守着实验室这一方天地?在北斗研发过程中,每一个北斗人带着怎样的决绝顶住压力度过日日夜夜?北斗卫星即将发射前夕,林宝军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熬过分秒之间?

3月4日21:30东方卫视《未来中国》,北斗总师林宝军、科学引荐人陈辰和由五位学霸青年组成的'科学青年团,与你一同探索北斗,感受中国制造。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2

由东方卫视打造的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将于3月4日21:30正式开播。

《未来中国》以十个科学前沿领域为主题,让一群顶尖科学家从幕后走向台前,揭秘科学背后的原理,树立了一群既有创新精神、又对自己探索的领域有着无穷热爱的“科学偶像”,让观众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

《未来中国》海报

《未来中国》由陈辰担任科学引荐人,串联科学榜样和年轻学霸们之间的高能研讨,深度提炼每期内容的核心观点。本季共有10期,每期都会围绕一个时下最前沿的科学探索,如北斗导航、深海钻探、类脑计算等,并邀请一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科学榜样与几位科学青年共同交流。

科学榜样中,有国家两院院士,还有引领我国发展的科学大拿,从行业上涵盖了物理、生物、计算机、航天等多个领域。这些平时遥不可及的顶尖科学家,在节目上用最生动形象的比喻、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科学原理,解读科研过程,解密这些“国之重器”背后的科学奥秘。

面对高精尖技术,观众很容易因为对复杂的科学原理与科学应用迷惑不解,因此对节目产生疏离感。为了消减这种疏离感,《未来中国》设置了“科学青年团”,成员们是一群高学历、高智商、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高材生,以他们年轻化的视角为科普提供更多层面的解读。

在科普过程中,《未来中国》着力于展示前沿科学成果如何应用于生活,让观众真正领悟“科技如何改变未来”。这些由人类发明的科学成果,最终又以自己的方式造福于人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为切入点,这种叙述方式无疑为冰冷的科学赋予了温暖的色彩。

在节目中,观众们还会看到“不一样的科学家”,他们风趣幽默,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侃侃而谈;对于难题和未知,他们表现出的不是畏难,而是兴奋和热情。这些顶尖科学家用实际向观众证明:科学成果的发明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而是由兴趣和热爱的指引。

钟南山曾在2020年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言:“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未来中国》旨在描摹顶尖科学家们对于事业的热爱、对创新的无限动力,用榜样们的科学精神去感染更多年轻人,让“科学家”的选项重回孩子们的理想。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3

6G研发初露头角,人工智能持续加速,“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科技驱动,中国将抵达多远的远方?搭载着科学号快车,人类又会塑造怎样的未来?今天21时30分,国内首档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将与观众见面。

《未来中国》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科学院传播局参与指导,上海市精神文明办联合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策划制作。节目把一群顶尖科学家从幕后请到聚光灯下,让他们以“科学榜样”的身份揭秘前沿科学领域、分享中国科学家们孜孜以求探索未知的科学故事。

在科学榜样们的引领下,节目中的“科学青年团”与广大观众将打开脑洞,畅想未来世界、未来中国。

响应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沪上荧屏落子科学节目新赛道的一次探索,《未来中国》兼顾科学的专业性与传播的青春态,以期在寓教于乐中让更多人感受科学的无边魅力。节目中的科学引荐人、制片人陈辰这样解读以“未来”为名的一语双关:“‘未来’既是节目选题的重点,我们更多地瞄准前沿科学问题;‘未来’也紧紧连着年轻人,他们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启蒙青少年的科学思想,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榜样成为最闪耀的“时代偶像”——这是《未来中国》节目的愿景。

把思想“秀”出来,为硬核科技充当“翻译者”

节目定位前沿科学思想秀,科学是本。

《未来中国》本季共有10期,每期聚焦一个时下前沿的科学问题,如北斗导航、深海钻探、类脑计算、基因科学、材料科学等;每期都将邀请一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国内顶尖科学家走到台前。

科学榜样中,包括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汪品先,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赵东元等,涵盖了物理、生物、计算机、航天等多个领域。

有了干货满满的硬核内容,艰深的科学思想如何“秀”出来?陈辰把节目比作一名“翻译者”,“科学家们代表前沿科技,他们将分享科学路上不为人知的故事、对科技未来的思考,以及科学家人生的磨砺与闪耀时刻。同时节目也将邀请一支‘科学青年团’,由他们与顶尖科学家展开思想碰撞,并借助电视艺术的多种创新手段,用人文视角解读前沿科技”。

节目主张可视化,既要让科学家们被看见,让他们亲自解读“国之重器”背后的科学奥秘,也要让科学的原理和成果变得直观可见。为此,主创团队走进实验室、走到科学现场,甚至把科学的宝藏带到演播室。

比如探索深海奥秘,节目组把仿生鱼从实验室带到演播室;比如走近生命科学的那一期,一副3D打印的骨骼被现场展示,科学家将直观地为观众揭开这一科研成果蕴含的干细胞提取、材料学等方面的尖端技术。一言蔽之,《未来中国》着力于展示前沿科学成果如何应用于生活,让观众真正感知“科技如何改变未来”。

青春语态亲近更多人,让科学榜样成为全民偶像

主创们注意到,崇尚知识、崇尚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新风尚,但从前沿科学的垂直领域到破圈、破代际地触达更普遍人群,仍是一道时代思考题。正因为此,《未来中国》希望用青春语态来降低高科技的门槛,让前沿科学亲近更多人。

节目中,观众们将看到“不一样的科学家”,他们风趣幽默,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侃侃而谈。通过科学家的分享,年轻人能读懂:许多科研的起点,是由好奇心撬动的;而在漫长岁月里支撑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不是一味埋头苦干,而是坚守与热爱的科学家精神在闪耀。

有意思的是,风靡Z世代的脱口秀也会被引入节目,作为介绍前沿科学的输出载体之一。以“科学青年团”为例,脱口秀演员庞博曾在中科院学习,调侃自己“有三行代码在外太空”,能够见微知著,以喜闻乐见的脱口秀方式贯通科学与娱乐;

B站知名科普大号“鬼谷藏龙”“芳斯塔芙”的运营者唐骋,拥有七年科普创作经验,第一个原创科普视频播放量在24小时内达将近十万,他融会贯通,常能找到出乎意料的角度解读科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徐晔医生则更多地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为冷科技注入生命和灵魂、温暖人心……

钟南山曾在2020年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言:“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没有生硬地“造神”,《未来中国》希望用科学精神感染人,让科学榜样成为全民偶像,让科学家重回孩子们的人生理想选项。

《《未来中国》首播看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