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容融将接棒冰墩墩上岗
雪容融将接棒冰墩墩上岗,“雪容融”即将接替“冰墩墩”迎来主场,开始“上班”。“雪容融”作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以独特的中国元素红灯笼为原型,雪容融将接棒冰墩墩上岗。
雪容融将接棒冰墩墩上岗1
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成为“顶流”,在国内外圈粉无数,一度出现“一‘墩’难求”的火爆场景。以至于有网友笑称,冬奥会期间的网友可以分为两种——“有墩人士”和“无墩人士”。
融合了大熊猫形象和冰晶外壳的“冰墩墩”走红并不出人意料。除了独具匠心的中国文化元素表达,其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及背后的技术创新,也是冰墩墩成为爆款的秘籍。
近日在颁发礼品仪式上拍摄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作为本届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对中国制造、中国力量的有力见证,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成果,更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有力见证。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在这些吉祥物的历史性跨越里,是中国制造讲给世界的中国故事。故事里有润物细无声的中国文化形象景观,有经过几十年市场淬炼后崭露头角的中国品牌,更有以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作为支撑的中国奇迹。
2月20日,“冰墩墩”不小心摔倒后,选手们纷纷上前帮忙。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冰墩墩在国内外走红,体现出人们对于本届北京冬奥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换句话说,冰墩墩的出圈,本也是本届北京冬奥会成功的标志之一。
如今,随着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忙碌了十多天的“国际顶流”冰墩墩终于下班了,但消费者对冰墩墩的喜爱不减,线上“一秒售空”,线下“一墩难求”,不少人只能继续“望墩兴叹”,“一人一墩”的呼声仍此起彼伏。
2022年2月10日拍摄的上海西渡街道金都雅苑居民尚月娥指导小区孩子们制作的“冰墩墩”“雪容融”。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冬残奥会开幕在即,雪容融的主场就要到来。期待雪容融能够接过接力棒,续写“顶流”传奇,也期待运动健儿们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赛出新高度,拼出新成绩,进一步向世界展示自信、包容、进取的`中国形象。
雪容融将接棒冰墩墩上岗2
“雪容融”即将接替“冰墩墩”迎来主场,开始“上班”。日前,南方都市报、N视频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之际,特邀“雪容融”设计团队成员做客N视频直播间,畅聊“雪容融”诞生背后的故事。团队表示,设计过程中最大难题是如何赋予灯笼生命力。
原型创意出自学生之手
细节设计尽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雪容融”作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以独特的中国元素红灯笼为原型,同时也是冬奥吉祥物中第一个内在发光的吉祥物,吸引了大众对其形象和设计理念的探讨。
“雪容融”原型创意来自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姜宇帆。姜宇帆的家乡是黑龙江省嘉荫县,每到传统节日那儿的节日氛围就很浓厚,大红灯笼随处可见,这是她最初设计灵感的来源。
姜宇帆记忆中家乡的温暖与设计团队的灵感碰撞,在设计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东方文化的表达。“灯笼在中国又称为灯彩,‘雪容融’的设计是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并融合了冰雪特点。”参与吉祥物文案梳理及文化内涵阐释工作的设计团队成员苏大伟,在解读“雪容融”设计灵感时说。
吉祥物整体细节刻画中,也充满了传统文化的诠释和表达。
灯笼顶部是一个如意的造型,有吉祥、祥和的寓意;城门的元素代表着中国文化;灯笼的头顶有一圈13对“和平鸽”造型的剪纸,这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也代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而剪纸中的“天坛”元素是北京的代表性标志;灯笼最饱满之处形成白色冰雪堆积的造型符合中国人“瑞雪兆丰年”的寓意。
“最为核心也最重要的部分,是‘雪容融’冬奥会标志处,有一个能够发光的光环,寓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精神,代表着‘点燃希望之光、照亮梦想之途’”。苏大伟说,这既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又代表着和平向往之意,是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的鼓舞。
谈及“雪容融”名称的由来,苏大伟表示,这是团队成员与冬奥组委专家们共同确定的结果。据悉,在为吉祥物起名的过程中,团队先后推敲了上百个名字,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将想法集中上报至冬奥组委,最后由奥组委的专家们根据吉祥物创意确定名称。“雪”象征洁白、冰雪,也寓意着中国的春节;“容”代表包容、温暖,象征世界各国交流互鉴;“融”则代表融合、温暖,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世界大融合”的含义。
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300多个日夜,32套方案,1万多张草纸
“设计过程最大难题如何赋予灯笼生命力”
“奥组委在第一次会议之后,传达了‘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的意见,这就意味着整个团队的设计是从零开始。”作为“雪容融”设计团队一员的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金巍,参与了从设计初稿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接到2022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的设计任务,整个设计团队表示兴奋与压力并存。
由于设计过程的保密性,团队既需要承担设计创作工作,也要做好后勤保障。金巍介绍,整个设计团队由吉林艺术学院各个分院共17人组成,集合了来自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三维制作、模型制作等各个专业的力量。
姜宇帆在其微博中写道,“‘雪容融’的背后,是300多个日夜,32套方案,1万多张草纸”,设计团队在一年内往返北京近30次,这也见证了团队不断打磨与共同努力的过程。
金巍直言,从初稿到成形,整个团队的状态一直是处于紧绷的,其间也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波折。“当时我们还有一个中国结的设计方案,后来被取消了,当时大家还是有些沮丧,后来就全心全意投入到‘雪容融’的形象设计中”。
提及设计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设计团队回顾,“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赋予灯笼生命力”。
参与设计的团队成员矫强说:“由于之前奥运会吉祥物大多是动物,而灯笼是物件,奥组委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更富有生命力,能够‘动’起来。我们先后在灯笼的元素上加了鹿角、鼻子、嘴等元素,都不太合适。我们在这个部分卡了很久,最后还是回归了灯笼本身进行设计。”
“当时前后停滞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大家没有信心,不知是否应该往前进,很迷茫的一个时刻。”设计团队的吴轶博忆起那段时光,也是百感交集。但即使面对无数个迷茫和停滞瞬间,整个团队始终拥有一个共识——决不放弃,最终突破瓶颈,顺利完成设计工作。
“雪容融”设计团队部分成员。
“吉祥物产生如此大流量是史无前例的”
“希望能成为奥运吉祥物中的经典故事”
2019年8月21日,设计团队一行人前往北京。一开始以为是设计要再次修改,一路上都在思考如何再往下推进。“当宣布‘雪容融’正式成为冬残奥会吉祥物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百感交集,团队负责人也是热泪盈眶。之前都是为了心里的希望而努力,但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直到宣布的那刻我们如释重负。”金巍说。
从一切未知到见证诞生,“雪容融”承载着的不仅是一个团队对于作品设计的追求,更是对于冬奥精神的锲而不舍。
吉祥物全球发布日,设计团队与“雪容融”形象合影。
“‘雪容融’一跃成为‘顶流’,是我们整个团队都未曾预料到的”。设计团队坦言,“雪容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喜爱,作品能被大家接收和喜爱,整个团队都感到荣幸和欣慰。“雪容融”设计团队总体负责人郭春方教授,将大家对于吉祥物的热情与表达,概括为一种“中国故事”,“正是大家赋予吉祥物的情感和理解,才把中国文化演绎得如此之精彩。”
一路走来,“雪容融”设计团队始终心怀感激。作为团队总负责人,郭春方更是如此。
“感激姜宇帆的创意,没有她就没有之后的故事。感谢奥组委的领导和专家,他们之中有很多是经历了‘双奥’,对奥运会的策划和执行很有经验,在每个环节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更要感激广大观众,第一时间接受‘冰墩墩’‘雪容融’,并持续演绎。在我的认知中,吉祥物能产生如此大的流量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也希望它们在未来能成为奥运吉祥物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于姜宇帆而言,见证“雪容融”诞生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她表示,参与“雪容融”设计和入选全过程,更坚定了她在设计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我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未来能用自己的设计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我认为好的设计是要遵循自己的内心,设计出和大众有心灵沟通的作品。正如‘雪容融’最初的设计理念——温暖世界,点亮人心,让更多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雪容融将接棒冰墩墩上岗3
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
营业许久的冰墩墩终于可以休息了
接下来
轮到雪容融登场啦
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
冬残奥会开幕那天是农历二月二
“龙抬头”恰逢雪容融正式上班
一起期待奥运之火再次点亮“鸟巢”的时刻!
雪容融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时间回到2019年,1月21日,吉林艺术学院接到北京冬奥组委通知,该校大三学生姜宇帆设计的中国灯笼形象吉祥物,从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前10名。
2019年1月25日,学院校长郭春方成立了“吉艺1·25冬奥吉祥物项目组”专职负责设计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项目组团队成员们日夜轮转,往返北京冬奥组委会22次,修改方案32套,画设计草图超过10000张,最终才确定了吉祥物的形象。
吉祥物一经面世就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雪容融”以红灯笼为原型,顶部“长城纹”造型象征吉祥;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地域特色;灯笼上的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灯笼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
最值得一提的是,灯笼的灯芯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也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