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寓意及象征

时间:2024-02-27 23:49:13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之后天气开始回暖,万物复苏的开始。立春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更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节日。下面来看看立春的寓意及象征。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1

立春的象征:春季的开始;风和日暖;万物复苏。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立春节气将至,我国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3、“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介绍说,旧时,地方官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上香、献供、读疏文,三拜九叩芒神和放在供桌前的一只泥制春牛,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后将春牛请至官署衙前,视为“迎春”。立春之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立春代表的寓意是什么:春季的开始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或者是农历正月,为立春日,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潮汕地区人们在立春当天,都会举行“打春牛”,“抬春色”,“吃春饼、春卷”等传统民俗活动。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

立春,阴阳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星象上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寅月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另《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节令,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人们对“春”很重视,将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年份。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2

立春的含义

立春物候:立春第一候:东风解冻,一阵春风吹来,大地的气温有所回升,河面的的冰层开始渐渐融化。立春第二候:蜇虫始振,冬眠的动物感受到了气温的回升,他们时不时地扭动着身体,即将苏醒过来。立春第三候:鱼陟负冰,过不了几天,水里的鱼儿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它们会欢快地从水底游到水面靠近冰层地方。

立春好作物:立春一到,白昼变长,太阳变暖,农民们就要盘算全年的农业生产大事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逐渐化冻,耙耢保墒就提上重要日程。农业生产上仍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不利影响,做好防冻保苗工作。

立春好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3000年前我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迎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吃春饼、吃春盘、咬萝卜、贴春字等习俗。

有时,人们谈到我国的农历,往往说是阴历,实际并不然。其实我国历法是阴阳历才对,基本上,所谓春分秋分,或者夏至冬至之类者为阳历部分,现在我们且简单地分述之。

话说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商,已有「分至」的记载,清楚地利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把一年划分为四季。在我国古代的农立社会里,季节对於农业生产至为重要,为了清楚农业各种程序的时间,必需要更加细致地划分。

公元前二三九年「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已有八个节气之分了,除了上述四个分至外,还有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八个节气分别顺序把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置於孟春(春季第一个月)、仲春(春季第二个月)、孟夏、仲夏、孟秋、仲秋、孟冬及仲冬里。

公元前一三九年,「淮南子.天文训」已确立了「二十四节气」,虽然名称上与今略异,但无可置疑地奠定了季节与农耕的关系,并可根据节气名称断言作甚麼农事或气候特徵。

古人又把「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气」与「十二中气」,从冬至算起,次序为奇数者称为「中」气,并以该中气代表该月的特徵;偶数者则称之为「节」气。各个代表月份的中气必须出现於夏历该月,例如代表雨水的正月必须出现於正月;而节气则可出现於夏历该月或之前一个月,例如立春可出现於正月或十二月。当然在幅员广阔的我国,由北方大漠至南方列岛逾五千五百公里,由西北边陲至东面海岸也逾五千一百公里,因此节气在地理上不能完全吻合。然而,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为黄河流域以至长江一带,不同的地区便需要把当地的地理因素加上,作一定程度的制宜才行。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3

立春的习俗

1、卷春

所谓“卷春”就是吃春饼,是人们将烙好的薄饼卷上豆芽、大葱等新鲜青菜以及酱料一起吃,象征着人们要把春天的新鲜气息和力量吃进去,让自己春播、干活的时候,更有干劲。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河北南部地区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谚,瓜指的是南瓜,当地居民有在这天吃南瓜馅儿饺子或南瓜馅儿包子的习惯。

2、啃春

“啃春”则是啃萝卜,代表着人们为自己打气鼓劲。萝卜脆爽微辣,吃萝卜能顺气、防病,让人们在春天身体更好,更有活力。

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一个啃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3、鞭春

“鞭春”俗称“打春牛”,象征着人们鞭策自己要更加上进。“打春牛”是指过去人们在立春这天要折一根柳条,来抽打牛背,让牛在春耕时更卖力。后来许多人家还用柳条来轻轻抽打孩子,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能更加上进,力争上游。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4、春鸡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5、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立春的寓意及象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